近年來,中國建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要求,積極對標國內國際優秀企業,構建了以價值指數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聚焦人力資源價值指數,構建排行榜對標體系
圍繞人力資源價值評估,中國建筑構建了“三維六指法”模型,從規模效益、人均創效、投入產出水平3個維度出發,涵蓋人均產值、人均利潤等6個指標?;谄髽I整體和人均創造價值大小,賦予各指標差異化權重,建立統一衡量標尺——人力資源價值指數。如施工板塊的人力資源價值指數,按照人均產值每10萬元計1分、人均利潤每0.5萬元計1分等規則加權計算,得分越高,說明企業的人力資源價值越高。
基于評估模型,選取52家國內外優秀上市企業,建立國際同行、央企同行、施工、地產、設計等10個細分板塊,分別與中國建筑及旗下的子企業進行對標,形成了“二三級企業內部對標、與標桿上市企業外部對標、不同年度縱向對標”的對標體系。截至2021年底,中國建筑已連續發布5期人力資源價值指數排行榜,持續引導各級企業“比、學、趕、超”。
聚焦價值創造能力,構建業績薪酬雙對標掛鉤機制
圍繞價值創造,中國建筑構建了以業績和薪酬雙對標為基礎、憑價值創造決定薪酬高低的市場化激勵機制,實現“業績與市場對標、薪酬與業績跟跑、激勵憑貢獻說話”。
在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中,選取優秀同行企業對標,分析擬合核心業績指標與薪酬,形成對標市場的工資決定機制。職業經理人的薪酬不再糾結于目標高低,而是直接由其創造的市場價值決定,凸顯了薪酬分配的價值導向。在任期制與契約化改革中,將任期目標分為底線、基本、奮斗三檔,建立與不同目標檔位匹配的計分規則,鼓勵子企業不斷挑戰行業最高。施行“階梯式”兌現,與目標完成檔位直接掛鉤,引導經理層主動挑戰更高目標,創造更大價值。截至2021年底,職業經理人制度已在63戶子企業落地實施,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實現各級實質化運營子企業全覆蓋。
聚焦人崗價值匹配,推進干部輪崗交流
圍繞企業與干部價值評估,中國建筑針對性地開展輪崗交流,優化干部資源配置。一是聚焦主責主業,推動骨干企業之間干部交流,促進互學互鑒,實現優者更優、強者更強;二是聚焦轉型創新,推動專業干部到轉型創新業務板塊任職,創造新的增長點;三是聚焦幫扶帶動,選派干部到相對落后企業任職,推動均衡發展。
在評估年齡、專業和經歷結構的基礎上,推進人崗相適,提升干部隊伍價值創造力。堅持配強配優,建立“1+1”主要領導配備機制,1名本單位產生,1名擇優交流。堅持上錘下煉,集團及子企業總部推行“3或2”員工招聘標準,即具備3年以上基層或2年以上海外工作經歷。堅持適度穩妥有序,第一責任人原則上任期內不交流,確保干部“沉下去”。紀委書記、財務總監等崗位任職滿6年一般及時交流。截至2021年底,集團總部部門和二級子企業領導人員中交流任職占比達到53.3%,干部隊伍活力進一步增強。
聚焦業績能力評估,大力發現培養年輕干部
集團統一組織人才盤點,實行年輕干部“業績+領導力”雙維度評估。業績評估方面,同時關注企業歷年經營規模、發展質量、增長態勢和在本業務板塊的排名情況,兼顧競爭力和成長性。領導力評估方面,通過行為事件訪談、360°領導力測評、潛質測評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年輕干部的行為表現,分析背后的政治素質、領導能力、發展潛力。
根據盤點結果,將人員評級入位,明確培養使用方式。對于業績和領導力優秀的干部,及時進行滴灌式培養,并適時進一步使用;業績和領導力為平均水平的干部,通過“壓擔子”鼓勵“跳起摸高”;業績和領導力較差的干部,及時退出或調整崗位。
聚焦企業效益價值,有序實施中長期激勵
中國建筑于2013年開始實施限制性股票計劃,累計激勵7,107人次,授出股票20.82億股。圍繞子企業效益價值,公司科學分配股權激勵資源。效益價值基于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指標數據進行加權計算,直接影響子企業在中長期激勵中可分配的激勵對象名額多少。同時,在確定授予和解鎖業績條件時,既要有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增長率、EVA等硬性條件,也要有行業對標領先性的動態要求。
基于以上做法,逐步構建了“事業共建、價值共創、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中長期激勵機制,使各級經營管理層和骨干員工在關注當期考核指標的同時,更加重視中長期業績。
以價值指數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通過科學評估企業和個人價值,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提升了人力資源效能,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改革發展。近年來,中國建筑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指標均實現了較快增長,公司率先成為全球建筑行業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達到“雙萬億”的企業。